
鋼筋混凝土架構的塑石假山制作,鋼筋和鋼絲網的組合更有利于山體的造型,取勢,克服了磚石材料架構的自重大、塑形不易變現的不足,是塑石假山制作的理想骨架。一般高度在5米以下的塑石假山,水泥不會發生銹蝕,無需考慮鋼筋銹蝕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內設鋼筋需要做除銹處理),水泥厚度在3-5cm即可。5米以上則需要考慮鋼筋對水泥的承重影響,除了做防銹處理,水泥的厚度一般要在5cm以上。鋼絲網目前用作防裂技術以及落伍了,現在通常做防裂處理(不包括水泥在制作過程中塌陷開裂或由于沉降造成的開裂)。
一般說來,塑石假山制作的工藝流程為:1、放樣開線--2、挖土方---3、澆混凝土墊層---4、焊接骨架--5、做分塊鋼架,鋪設鋼絲網--6、雙面混凝土打底--7、造型--8、面層批塑及上色修飾--9、成型等幾個步驟。
首先,要進行基礎的現場測量和計算,根據基地土壤的承載能力和山體的重量,經過計算確定其尺寸大小。通常的做法是根據山體底面的輪廓線,每隔4m做一根鋼筋混凝土柱基,如山體形狀變化大,局部柱子加密,并在柱間做墻。
其次,進行假山骨架的塑造,包括澆注鋼筋混凝土柱子、焊接鋼骨架、捆扎造型鋼筋、蓋鋼板網等。其中造型鋼筋架和蓋鋼板網是塑山效果的關鍵之一,目的是為造型和掛泥之用。鋼筋要根據山形做出自然凹凸的變化。
另外,對造型好的假山進行面層批塑。先打底,即在鋼筋網上抹灰兩遍,材料配比為水泥+河沙+黃泥+麻刀,其中水泥與沙的比例為1:2,黃泥為總重量的百分之十左右,麻刀適量即可。水灰比例為1:0.4,以后各層不加黃泥和麻刀。砂漿拌和必須均勻,隨用隨拌,存放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初凝后的砂漿不能繼續使用。
后,進行假山的抹面處理,也是塑石假山制作中為關鍵的一環,抹面的好壞決定了假山的仿真性效果。抹面的處理包括表面紋理和質感的制作,假山著色以及光澤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