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校園安全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長,學校對門禁系統的智能化和化要求越來越高。中軟高科 CSYJM-F4 云解碼模塊在學校門禁系統中的集成,為校園安全管理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一、集成前的困境
傳統的學校門禁系統多采用刷卡或手動登記方式。刷卡方式存在卡片易丟失、被盜用的問題,無法準確核實持卡人身份。手動登記則效率低下,尤其在學生集中出入校園的時間段,容易造成門口擁堵。而且,兩種方式都難以快速區分校內人員和校外訪客,給校園安全帶來隱患。學校急需一種、準確且安全的身份驗證方式來優化門禁管理。
二、集成過程
硬件安裝:CSYJM-F4 模塊體積小巧,便于安裝在學校門禁設備中。根據模塊的機械尺寸,開發團隊對門禁設備進行了適配改造。將主板和天線板通過天線連接線連接,并固定在門禁終端內部合適位置。在連接通訊接口時,考慮到門禁系統的穩定性和數據傳輸需求,選擇 UART 接口與門禁控制器連接。按照引腳定義,將 VCC、TX/D-、RX/D+、GND 等引腳正確連接,確保硬件通信正常。
軟件集成:為實現門禁系統與模塊的協同工作,開發團隊基于學校現有的門禁管理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借助 CSYJM-F4 配套的 SDK,在軟件中添加了信息讀取和驗證功能。通過調用 SDK 中的函數,實現對信息的解析和處理。例如,將讀取到的學生或教職工的號與學校人員數據庫進行比對,判斷是否為授權人員。同時,對軟件界面進行優化,使門禁管理人員能夠直觀看到身份驗證結果。
功能測試:在集成完成后,對門禁系統進行了測試。測試了不同環境下的讀卡距離,在正常校園環境中,讀卡距離穩定在 2.8cm 左右,滿足門禁使用需求。對不同卡證類型進行測試,確保、校園卡(部分采用 CPU 卡技術)等能夠準確識別。重點測試了單次讀卡和循環讀卡功能,循環讀卡功能在學生集中入校時表現出色,能夠快速連續讀取多人信息,提高了通行效率。在網絡測試中,驗證了模塊在網絡延時 100ms 內解碼準確率不低于 90﹪,滿足校園網絡環境下的使用要求。
三、集成后的優勢
提升校園安全性:通過驗證,門禁系統能夠準確識別人員身份,有效阻止校外無關人員隨意進入校園。即使學生或教職工丟失,他人也無法冒用進入,極大增強了校園安全防護能力。同時,配合監控系統,一旦發現異常人員試圖闖入,可快速追溯身份信息,便于安保人員處理。
優化通行效率:CSYJM-F4 模塊的快速讀卡和解碼能力,使學生和教職工通過門禁時無需停留等待過長時間。在上下學高峰期,人員通行速度明顯加快,減少了校門口擁堵現象。而且,與校園卡結合使用,提供了多種身份驗證方式,方便師生選擇,提升了使用體驗。
數據管理便捷:讀取的信息自動錄入門禁管理系統,便于學校對人員出入記錄進行統一管理。學校可通過系統查詢特定時間段內人員出入情況,為校園活動組織、安全調查等提供數據支持。同時,數據的電子化管理也符合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要求,提高了管理效率。
四、問題與改進
在集成和使用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學生反映在攜帶金屬物品較多時,讀卡偶爾出現不穩定的情況。這可能是金屬物品對天線信號產生了干擾。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在門禁處張貼提示,建議學生在通過門禁時盡量避免金屬物品遮擋。同時,與模塊供應商溝通,探討優化天線設計或增加抗干擾措施的可能性。另外,在與學校現有的訪客管理系統集成時,存在數據格式不兼容的問題,需要進一步進行數據對接和格式轉換,以實現訪客信息的無縫流轉。
總體而言,中軟高科 CSYJM-F4 云解碼模塊在學校門禁系統中的集成,為校園安全管理帶來了顯著提升。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期待模塊能夠在抗干擾能力、與其他系統的兼容性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更好地服務于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為師生創造更加安全、便捷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