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的供求現狀
世界各國石膏的消費構成各不相同,發達國家深加工產品的消費所占比重較大,特別是建筑構件的消費;發展中國家則側重于水泥工業的消費,但墻板生產與消費隨著經濟發展亦有逐漸增大的趨勢。據統計,目前世界石膏的消費構成大致是:熟石膏及其制品占45%;水泥輔助原料占45%;改良土壤4%;生產硫酸和硫酸銨占4%;其他領域2%。美國石膏的消費特點明顯受建筑業的影響,而建筑業又受國內經濟發展的支配,所以美國80年代后期石膏的消費上升,90年代進入經濟危機時建筑業衰退,石膏的消費隨之下降;法國和英國是西歐最大的消費國,年消費量占西歐總消費量的60%左右。總之,世界石膏的消費形式呈多樣化,不同國家對石膏及其制品的需求差異較大。
中國石膏的消費結構是典型的發展中國家類型。中國的石膏主要用在水泥生產中作緩凝劑,其次用來生產石膏墻板、膠凝材料以及在化工和輕工業中用于造紙、油漆、橡膠、食品、醫藥、陶瓷填料,以及在農業上作土壤調節劑和肥料等。中國正在開發目前國外十分普及的石膏墻板材料,石膏的消費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石膏屬低價值產品。世界石膏的貿易與市場仍局限于北美、歐洲和亞洲三大地區的內部來往,且以短途貿易為主要特色。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膏進口國。美國1994年進口石膏780萬t,比1993年的690萬t增長11.5%,盡管如此,進口量仍未回升到1989年以前的844萬t以上的水平;美國進口的石膏主要來自:加拿大占71%,墨西哥占22%,西班牙占5%,其他國家和地區占2%。歐洲的石膏市場比較興旺,主要因東德的重建,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石膏市場的繁榮。亞洲的主要市場在日本;其次,南亞也有部分市場;泰國是遠東第二大生產大國,因其地理位置適中,石膏資源豐富、品質優良,加之泰國政府采取一系列鼓勵出口政策,從而使該國在貿易競爭中,與其對手澳大利亞等國相比,擁有明顯的優勢,故一直牢固地占領著亞洲的主要石膏市場,其年產量中近80%用于出口,泰國每年的石膏出口量約500萬t。日本、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和印尼等都是泰國最大的石膏貿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