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對比作為濃香型白酒的代表五糧液和醬香型白酒的代表茅臺之間,從釀造工藝上的區(qū)別。
首先是五糧液的釀造工藝,為了大家都看得明白,雙雷把一些相對不重要的步驟,進行了篩選,留下了主要的釀造過程:簡單來說,釀酒分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將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五種原料,與酒廠老窖里的母糟(什么叫母糟,請往下看),以及一些谷物殼(理解為輔料),按比例混合在一起,用一種取酒容器蒸餾,然后自然產(chǎn)生的液體就是酒。
第二個方面:取酒后,蒸餾容器里剩下的東西(原料,母糟,蒸糠之類)在經(jīng)過一些步驟以后,加入大曲(理解為幫助發(fā)酵的添加劑即可)后放在窖池內(nèi),封窖發(fā)酵,幾十天以后成為之前提到的母糟。
以上就是五糧液,也是大部分濃香型白酒釀造的循環(huán)過程,一次成酒時間大約為3個月左右(某些濃香酒廠時間更短)。
讓我們再來看看茅臺的釀造工藝:
是不是從圖表上,就感覺繁瑣了很多?具體說來就是循環(huán)很多次才能出酒:
第一次將原料(高粱)破碎以后蒸煮,然后將煮后的高粱渣和上一年的尾酒,還有大曲混合在一起,入窖發(fā)酵,一定時間后取出窖里的發(fā)酵物,又加入破碎后的新高粱,又蒸煮,然后將蒸煮后的渣物再加入尾酒和大曲,再入窖發(fā)酵,是不是聽到這里已經(jīng)開始頭大了?別急這才剛開始,又過了一定時間,將上次入窖發(fā)酵后的物取出,又蒸煮(第三次終于可以取酒了),然后蒸煮后的渣物又加入大曲放入窖中發(fā)酵...
接下來從第四次開始循環(huán)第三次的步驟,周而復(fù)始一直到第9次蒸煮,第7次取酒方可完畢釀酒過程,雖然第三次蒸煮過程就可以取酒了,但每次取酒的口感都不一樣,最終需要調(diào)和在一起才有所謂“豐富”的口感。
上述整個釀造過程需要歷時一整年,大曲的用量也是濃香酒釀造的數(shù)倍,可以說既費時又費成本。
以上這些就是濃香型白酒和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區(qū)別,是不是感覺醬香型白酒確實有“復(fù)雜”之感。
可是這還沒算完,濃香型白酒的新酒是直接可以飲用的,只不過是陳釀得越久,口感越好,而醬香型白酒得陳釀過3年以后才能出酒(你想喝新酒都不行,味不對),所以由此可見,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確實對得起“復(fù)雜”二字。
醬香,濃香,各有各的好,每個人喜歡的類型也都不同,喝得盡興自己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