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基地-辟谷健身班-辟谷減肥教學-老君山

按常規想法,這么多天不進食,不知會餓成什么樣呢。辟谷關鍵的就是怕頂不住饑餓。一旦頂不住餓,中途吃了任何食物,那就是辟谷失敗。但是,十四天的歷程,我竟然沒有很強的饑餓感。就算有時饑餓感帶著較強的威力來襲,我憑借自己的意志再輔以吞氣等功課,也可以。其實,我并沒有鋼鐵般的意志。曾經自嘲:如果在年代,一旦我被敵方俘獲,結局只有一種:叛變。因為,實在太可怕了,只要一想到燒得通紅的烙鐵之類的刑具,我就不寒而栗。得,為免受皮肉之苦,還是趕緊招了吧。
養生,得養心,養心必須是靜心,心不動,滿樹開花。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結果,76﹪的由情緒引起的。患,就是心想的太多了,一串的心事,想多了,人就會出問題,心不靜,外敵就會入侵,身體一樣哦! 病,是心出問題,病字里面的字是“丙”字,五行里丙屬于火,火會攻心,心有問題,人就會生病。
辟谷主要類型辟谷服氣辟谷主要觀點辟谷食氣主要是采用綿長柔細的呼吸方法。這一方法來源于仿生吐納,所以又叫做龜息。道家認為,烏龜之所以是因為它“食氣”。氣在內循環不止,不可或缺。氣的運行包含著最深奧的秘密。古籍中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練習“服氣”,不僅能抵御斷食帶來的饑餓與虛弱,還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了兩件舉世矚目的氣物:導引圖和《卻谷食氣篇》。前者是繪有各種導引姿勢的彩色帛畫;后者是記載辟谷食氣具體方法的帛書,為我國部辟谷療法專著。據考證,帛書是漢初的寫本,大約在高祖惠帝時期(前206—188),詳其內容,可能是先秦時流傳下來的古逸書。典籍中的有關記載

辟谷,作為一種養生方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但是,大家對于辟谷的理解和認識,往往只是停留在朦朧的階段。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辟谷作為道家的一種養生長壽方法,從古至今都帶有一定的神秘性,在傳承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保密性,并未被大多數普通百姓所接受。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普通百姓獲取知識途徑和速度可謂極大方便,一些非專業的辟谷機構通過網絡發布的關于辟谷的文章,在質量上參差不齊,很多具有明顯的錯誤,誤導了不少辟谷愛好者。
“辟谷”,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絕粒、卻粒、休糧等,源自方仙家養生中的“不食五谷”,即不吃五谷雜糧,而以藥食等其他之物充腹,或在一定時間內斷食,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
辟谷,常與服氣相聯,稱服氣辟谷。服氣,顧名思義就是服食空氣,后受道家思想影響,而稱服食精氣或天地元氣。這是以氣代食之功,服氣辟谷法是道教歷來講究的道法,從漢代起就有道士服氣辟谷的傳說,而且歷朝歷代仿效者不乏其人。
下午抄經時灶加劇,我只好停下手中毛筆再次。傍晚依舊步行、服氣,但腳有點發虛,沒再打太極拳。晚上幫我進行了特醫,陣痛感暫停。到了睡前的時候,痛感又開始了,我把所有的意念放在痛感部位,吸氣時聚集全身力量,呼氣時沖在痛部,這樣反復約15分鐘,痛感由陣痛到刺痛,后感覺氣流穿過痛處,痛感消除。那感覺非常舒服。我不禁贊嘆這傳承千年的自我療愈養生法的神妙。第四天,我整體精神狀態又很好了。每天必做的運動我一樣也沒落下,午后開始10多公里的遠行。我雖不覺得餓,但怕遠行會累,所以吃了2顆小紅棗,一個核桃,路上帶了一杯水和幾粒小花生。
《舊唐書·隱逸傳》載,唐道士潘師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其徒司馬承禎亦傳其辟谷導引服餌之術?!杜f唐書》記載一個叫王遠知的人,修習吐納導引之術,服食靈芝和白術等,活到百歲以上,且頭發烏黑、步履輕捷。《宋史·隱逸傳》載,宋初道士陳摶居武當山九室巖,“服氣辟谷歷二十余年,但日飲酒數杯”?!端问贰し郊紓鳌份d,趙自然辟谷“不食,神氣清爽,每聞火食氣即嘔,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歲,善辟谷長嘯,唯飲酒”。